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[原创文本] 【品读湖南】摘掉“土帽子”让“土特产”走出去

    信息发布者:YUCHANET
    2016-12-27 10:23:55    来源:红网   转载
    “截止到2015年,全县共有食品企业343家,其中年产值过10亿元的1家,过亿元的48家……”2016年12月7日,在湖南省第二届食品安全年会暨中国(平江)休闲食品文化节上,平江县政府对外披露了这样一组数字。笔者很难想象这样一组数字,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,也是湖南岳阳地区唯一的贫困县所缔造的。



    “主要是改变观念,一道土菜再好吃也只能影响周边的人!”余永松,几年前还是平江县城一家土菜馆的老板,如今却是一家年产值过亿的特色食品企业董事长,而且还是湖南省第一个县级电商协会——平江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。“我们的鸭脖子、豆腐干都是本地特产,但所有产品的包装、视觉系统都是请粤港地区的设计公司为我们量身打造,专门针对年轻人”,余永松告诉记者,仅今年“双11”当天,他们公司的“鸭里巴巴”品牌产品就在天猫、京东等电商平台创造了近百万元的销量。作为电商协会的牵头人,余永松不仅率先在自己企业组建了超过80人的电商部,还招聘了动漫设计、影像制作人员打造了一只“网红鸭”。


    与余永松不同,唐文斌虽是地道的平江人,但他的食品集团此前一直在香港、郑州等地发展,最近才落户平江。不仅如此,他这一次他一口气在当地招聘了近2000名员工,成为了当地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“大户”。唐文斌坦言,在商言商,此前一直觉得在家乡发展食品企业非常困难,却没想到家乡把“土特产”搞出了这么大动静!


    平江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陈淼直言:平江人就爱吃,不仅吃出了“花样”,还吃出了“产业链”,吃出了“脱贫致富经”。据悉,日前平江不仅摘得“全国食品工业强县”和“中国面筋食品之乡”等国字号招牌,县内的多家领军企业还在着手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将“企业标准”提升至“行业标准”、“国家标准”,在创新营销之外,进一步巩固“土特产”在消费者心中绿色、生态、环保的根基。



    “摘掉‘土帽子’让‘土特产’走出去!”湘潭大学工程设计系主任姚湘教授一直致力于“文化精准扶贫”工作。他认为,贫困地区拥有比较原生态的产品资源,做大做强当地产业,就是要加强产学研合作,以产品设计、市场消费需求促品牌提质,以模式创新促企业转型,探索属于贫困地区的特色商业运营模式,把绿色、生态、环保、健康的品牌亮出去,扩大产品效应。事实上,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精准扶贫”三周年之际,平江打造“休闲食品文化”就是交出了一张有意义的答卷。



    把“土帽子”摘掉,不仅要去掉“外表的土”,还要从内不断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。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玲教授认为,贫困地区通常地处偏远,远离市场,远离平台,自身思想与观念滞后,扶贫必须先扶志,要实施有尊严的扶贫,唤起当地百姓对生活的希望,消除懒惰等待的负面因素,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,给出相应的扶贫策略,发动贫困人口广泛参与。“平江就是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调动了他们创富的积极性!”张玲说,下一步应该要继续着力解决好交通设施建设、战略投资引入、文化魅力挖掘、盈利模式打造、营销手段这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,突出地方民族特色,彰显文化品质内涵,打造有智慧的脱贫项目和产品。



    日前,杜家毫在湖南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“要坚持创新引领,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”。“互联网时代,从白领到学生,从小鲜肉到大妈,谁都可以是电商、微商,但是怎样做才能成为品牌?”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唐学伟认为,还要充分发挥个人、企业、政府的合力和市场机制的引领作用,凝聚各方力量,借助“互联网 文化 旅游 农产品”平台,创新营销模式,做好全域品牌推广,这样既能把当地土特产卖出去,把旅游、投资、合作人群引进来。(文 / 唐竟淳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